一,夏至来历
夏至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公元前7世纪,古人用土圭测量太阳照射下的影子,人们发现有一天的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,而白天则是一年中最长的,于是古人把这一天称作“夏至”。清陈希龄《恪遵宪度抄本》记载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
二,夏至三避
避暑,经常在外工作的人,尤其是在太阳底下长期劳作的人,一定要做好避暑的准备。出门带一些绿豆汤,中午适当的休憩,如若头晕、眼花、甚至四肢无力,不要再强迫自己工作!
避湿,夏季湿气很重,尤其是雨水频发的地方,我们更要在饮食上做调整,吃一些排湿的食物,并且在下雨的季节,多注意自己心情的变化,不要让心情躁郁,引起激素失衡!
避寒,夏季是特别炎热的季节,这个时候我们家里开空调,温度也不要过低。一年四季,冷热交替,我们要学会适应气候,有时候出些汗,反而有助于我们养生。尤其是从室外到室内,更要避免寒气入体!
三,夏至三忌
食忌大热,夏至后饮食要注意,忌吃过赫上火的食物,过于辛辣和肥腻的食物,一定要有所禁忌!夏至这段时间,如若有头重疲倦、食欲不振,食用一些绿豆粥、金银花等,有助于改善状态!
动忌大汗,过度出汗不是好事,尤其是在户外,要以防中暑的情况发生。运动过后不要立即洗澡,以免湿气入体,或者引发感冒。夏至空气湿气重,注意养生。
卧忌贪凉,人在睡觉的时候,开空调要注意温度,过度贪凉,可能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。不要在风口的地方睡觉,不管是人为的风,还是窗外的凉风,都要躲开风口,免受寒气和湿气的侵袭!
四,夏至三宜
宜晚睡早起,夏至因为昼长夜短,阳气盛而阴气衰。这个时候,适当调整睡眠,稍微晚点入睡,可以弥补阴气的不足。当然这里的晚睡,并不是我们熬夜没有限度,而是适当调整作息,让身体适应夏季的节气。
宜多食酸咸,适当食酸,可以解暑解渴,尤其是桃子、李子,这些拥有天然果酸的水果。适当多食咸、喝盐水,也能保障我们自身因为流汗过多损失的盐分,补充体液,缓解头晕。
宜调节情绪,夏至雨水多,人若有急躁的情绪,或者总是内心觉得郁结,一定要想办法,调节自身的情绪。不要因为情绪的变化,影响身体的健康。解开郁结,多容人容事,让自己神清气爽,身心舒适!
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总结好了应对酷暑的对策,让我们一起来领略《九九歌》里蕴含的夏日巧思,
九九歌
一九二九,扇子不离手;
三九二十七,饮水甜如蜜;
四九三十六,拭汗如出浴;
五九四十五,头带黄叶舞;
六九五十四,乘凉入佛寺;
七九六十三,床头寻被单;
八九七十二,思量盖夹被;
九九八十一,家家打炭基。
学前与小学教育学院分团委网络媒体部
二零二四年六月五日